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298篇
农学   211篇
基础科学   53篇
  197篇
综合类   1208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259篇
畜牧兽医   302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2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ay 7 bovine embryos were microsurgically bisected and replaced into surrogate zonae pellucidae. They were fixed immediately after bisection and at various intervals of in vitro incubation at 35 °C in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 At the light microscopical level, the bisected embryos restored the prebisection morphology within 30 min. after splitting.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confirm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ing that day 7 bovine demi-embryos for transfer purposes, should be cultured for 30 min before morphologically evaluated. Eleven pairs of bisected day 7 bovine embryos were transferred to 11 synchronized heifers. The recipient heifers were slaughtered at day 15, and the recovered embryos evaluated. Nine of the demi-embryos developed to morphologically, normal spherical to elongated, embryos.  相似文献   
42.
灌溉对华北农牧交错带无芒雀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北坝上地区不同水分处理下无芒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无芒雀麦的植株高度、分蘖数、叶面积、地上和地下植物量等生物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9月初刈割前,植株高度顺序为W3>W4>W2>W1,表明较多的灌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叶面积大小顺序与植株高度变化规律相似,叶面积大小顺序为W4>W3>W2>W1,表明较多的灌水利于叶片的增大;对于分蘖数则相反,不同水分处理分蘖数顺序为W1>W2>W3>W4,灌水越多分蘖越少,说明整个生长季里适当的干旱可以促进分蘖;不同水分处理下地上植物量的大小次序为W2>W4>W3>W1,但无显著差异;不同水分处理根系重量的大小次序为W2>W1>W3>W4,说明适当干旱有利于无芒雀麦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43.
纤维素复合酶对羔羊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纤维素复合酶提高羔羊饲料消化率的消化道组织学基础,选择刚出生且体重相近的波尔山羊公羔30只(20日龄开始自由采食优质苜蓿干草, 80日龄断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添加0.2%酶制剂),分别在2、3和4月龄每组各选体重相近的3只羔羊屠宰.结果表明,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随月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面积乳头数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减少(P < 0.01).酶制剂提高3、4月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P < 0.01)、宽度(P > 0.05)和单位面积瘤胃乳头表面积(P < 0.01),减少单位面积乳头数(P < 0.01).显著提高3月龄十二指肠肠绒毛的长度(P < 0.05).在3、4月龄,酶制剂有增加小肠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相似文献   
44.
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坡脚堆积区(PJ)、坡底沉积区(PD)和平地漫流区(PM)土体性质和裂缝形态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土体性质对裂缝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劣地坡积区不同部位土体性质差异显著,其中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均表现为PDPJPM,毛管孔隙度为PMPDPJ,有机质为PMPJPD;不同部位土体性质极值比:黏粒质量分数最大(1.94),有机质(0.65)次之,再次是毛管孔隙度(0.27),土壤体积质量(0.09)最小;PJ、PD土体性质变化主要受物源特性和沉积方式的影响,而PM土体性质主要与植被分布以及漫流有关。(2)干热河谷侵蚀劣地不同部位土体裂缝形态特征差异也十分显著,其中裂缝长度密度(Lc)及连通性指数(K)均表现为PDPJ≤PM,面积率(Rc)、面积周长比(APc)及加权平均分形维数(AWMFRAC)则整体上表现为PD≥PJPM(Ⅲ号坡积区的Rc除外);表明裂缝发育强度(Rc)及复杂程度(APc、AWMFRAC)PD最高,其次为PJ,再次是PM。(3)相关分析表明,长度密度与土壤体积质量(p=-0.782)、黏粒质量分数(p=-0.626)均呈显著负相关,连通性指数与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618),这表明土壤体积质量及黏粒质量分数对裂缝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5.
指出了随着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电子水准仪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等项目建设的沉降观测工作中,一套比较完整的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绘图一体化程序可以改变传统的外业作业及内业人工数据处理和绘图方法。因此,开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绘图一体化程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桥梁变形的原因有:自然条件及其变化、与桥梁本身相联的原因、人为设计及施工不合理.观测方法:大地测量方法、特殊的测量方法、摄影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7.
于2006年秋,引进51个花椰菜品种,在昆明市海拔1 920 m的试验地安排花椰菜引种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太白、一代神良100天、赛白80、玛瑞亚和白阳5个品种商品性优,产量性状也较理想,抗病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适宜在滇中地区种植,建议参加2007年的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8.
永定河下游沙地风沙活动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为对象,通过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及周边稀疏草地的风沙流活动、粗糙度、沙丘运移等的定位与半定位试验观测,对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的风沙流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该地区风沙流活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滩地下垫面风沙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下垫面覆盖物不同时地表粗糙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49.
秦杨  余金珂  刘怀  王梓英 《植物保护》2024,50(1):347-355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其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多种害虫为害;在调查重庆市潼南区小麦病虫害过程中新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为害小麦, 对其进行形态学及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oxidase Ⅰ, COⅠ)基因序列鉴定, 确定其为显脉污灯蛾Spilarctia bisecta Leech。污灯蛾属中有多种为害农作物的害虫, 但显脉污灯蛾在中国还未有为害小麦的确切报道, 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应当注意小麦和其他禾本科作物上的潜在害虫。  相似文献   
50.
This study characterizes morphometrically a limitedsizepopulation in danger of extinction; the Catalonian donkey breed (Spain). Sixty-nine adult individuals of both genders, forty-four jennies and 25 stallion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for twenty-six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s and twelve corporal indices by a univariate procedure. The population showed little sexual dimorphism, since only eight of twenty-six measures and one of twelve indic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gender effect.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measures and obtained dendrogram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and within the different corporal regions (head, trunk and extremities). The important morphological variability degre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shown by individuals of the Catalonian donkey breed will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